文章 標題: |
你就是個催眠師 |
第一 發佈: |
Wed 15 Nov 2006 |
描述: |
聽說催眠師能使受催眠者做出平常不願意做或做不到的事,也能使他接受正面積極思考的暗示,因而變得健康、自信。這是真的嗎? |
|
文章 內文:
聽說催眠師能使受催眠者做出平常不願意做或做不到的事,也能使他接受正面積極思考的暗示,因而變得健康、自信。這是真的嗎?
在當下世界中,催眠無所不在。進一步深層探討,我們被當下物質世界的催眠「相信世上一切的事物為真」。而受到廣告、哲學、催眠師、社會流行信念等各種觀點的催眠,更是無所不在。
催眠是一種全神專注的心理活動,將意識的焦點鎖定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而排除其他。
你時常以思想和心理暗示來自我催眠,在心中對自己灌輸各種信念,而這些信念就是對潛意識下的指令,這些暗示啟動巨大的心靈力量,慢慢的這些信念將變成事實。
一個「自認為」極窮困潦倒的人,不論他如何努力賺錢,也會在冥冥之中把錢遺失,或做錯誤的投資。
目前的醫學廣告上就充斥著負面的集體催眠。廣告上所強調的是貫注在疾病而非健康之上,他們強調健康檢查和醫療保險,就是無形中以催眠的方式暗示了人「必定」會生病,而忽略了人類偉大的自愈能力及健康的當下。
如果自己想,我已經中年了,可能得到這樣或那樣的病,這已經把別人不健康的狀態投注在自己身上,並已經把自己在進行負面的催眠了。
我們人往往會將心理上的困境以生病來反映,做為一種「危機處理」,迫使自己必須真正面對內在的問題。其目的乃是將疾病當成一種「警惕」,最終我們將帶著「新的覺悟」安然地度過而痊癒。
如果醫生自己說,或自己想,「我很可能會得癌症」,則自己可能受影響而患上癌症,而由於癌症為一種「絕症」,這種挑戰於是變得極為艱鉅,幾乎沒有康復的希望。這是極為不利的負面想法。
例如:煙品廣告上刊登著:「吸煙能導致肺癌、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」這種吸菸會致癌的暗示,則比吸菸實際產生的危險要大得多。
「醫生看病,上帝治病」,醫生是在心理上灌輸了康復的信心以取代患病的生病信念,因而治癒了他。
你就是個催眠師,也是自己的醫生。你在心中不斷的自言自語,重複的心理暗示。信念往往會比表面願望的力量還要大。記住!「改變的力量就在當下」,對自己進行正面的催眠,以正面的信念來創造更美好的人生。 |
|
|